百度做了错事但李彦宏不是“坏人”
2016-01-14 18:57:15
  • 0
  • 2
  • 1
  • 0
百度做了错事但李彦宏不是“坏人” 
理性地讲,一件事情对就是对错就错,非要争论出个好坏,并进一步给做这件事的人戴上坏人的帽子,对“坏人”不仅要言辞激烈地批判,还要毫不留情面地揭发,恨不能乱棍打死让其永世不得翻身,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发生过,而且年代离我们不远。

百度“卖吧”事件引发的舆论风波仍在发酵,社交网络上一系列针对百度的讨伐檄文仍然纷至沓来,而且已然从最初对百度商业模式优劣的理性讨论演变为针对百度和李彦宏个人的价值观批判。“小道消息”冯大辉最新的推文甚至把问题的根源指向李彦宏个人的性格缺陷,我看了觉得好笑,但又笑不出来。

冯在文章中提到王小波的《花剌子模信使》一文,以中亚古国花剌子模信使因忌惮给君王送去坏消息而被喂老虎为例,试图推导出李彦宏个人的绝对权威导致百度公司内部缺乏自我批评的结论。这个类比,不准确,也毫无必要。冯大辉记得王小波的这篇文章,却忘了或者刻意回避王小波的另一篇文章《论战与道德》。

我们中的很多人讨论问题,起初还能够保持心平气和就事论事,一旦双方人多势众群情激奋起来,就容易被某种情绪挟持,从争论谁对谁错演变成争论谁好谁坏,一旦一方被认定为“坏人”,那往后的日子就别想好过了。而且之前为坏人帮过腔的人也要受牵连,定性为助纣为虐,良知泯灭。这种风气盛行起来之后,大家都谨言慎行担心一不小心站错了队——谁敢于汹涌民意为敌啊?

有看热闹不怕事大者将众多讨伐百度的檄文戏称为“反百度杯征文活动”,这场群情激昂的讨伐运动进行到后来,坏人一方的代表李彦宏终于站出来说话了。李没有道歉,反而坚持认为百度的价值没有问题,至于商业模式可以通过好的运营来弥补。显然,李彦宏在汹涌的民意面前并不是个聪明的演说者,而且言辞间隐约还有推脱责任的嫌疑。这当然无助于事态的平息。

在一帮陷入非理性思考的狂热者眼中,百度显然已经成为贪图商业利益丧失道德良知的罪大恶极的坏公司,而李彦宏的坏人身份也昭然若揭,唯有一棍子打死不足以平息民愤,从这些檄文中你很难看到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因为在狂热者眼中改革是毫无意义的,只有把一切推倒重来才能解决问题。

埃里克·霍弗在《狂热分子》中说狂热者对于自己一心一意制造的混乱状态,有着自己一套自圆其说的逻辑,即“没有破坏就没有建设”。他们会把意见相左者视为仇敌,立场鲜明的划清界限,他们的内心深处的渴望是:“渴望联合,渴望团结,渴望在一个庄严雄伟的有力整体中分解掉该死的个体。”这种渴望在得到更多人回应之后更加变本加厉。

虎嗅今天的头条文章里提到勒庞的《乌合之众》,说跟狂热者讲道理是效率最低的沟通方式。这话不假,同时也说明百度公关部门以及李彦宏本人在试图平息这场风波时的方式错误。对于非理性状态下的群众而言,与其一本正经苦口婆心的讲道理,远不如一句“我们一定会给大家一个满意的交代,还大家一个公平”,这样避实就虚的口号式回应更为有效。

当然,我并不喜欢将这些“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讨伐者们称为“乌合之众”,他们和我们一样,希望百度变得更好,中国变得更好,世界变得更好,做正确的事,说正确的话。只不过表达诉求的方式更为“狂热”,有意无意地展示出了非理性的一面。

危机发生之后,百度虽然及时做出了病种类贴吧停止一切商业合作的声明,但显然这些还不够,贴吧能走到今天这一步,不是一天两天导致的。它从2003年上线到今天已经有13年历史,它经历了蛮荒的PC时代,见证了论坛的由胜而衰,今天又处在瞬息万变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它的身上有许多从旧时代遗留下来的陈旧思维和管理模式问题。

昨天,我在朋友圈里说,百度今天遭遇到的舆论危机里面有权力角逐的影子。网民的权利意识随着民族的开化而觉醒了,百度仍然用“任命”吧主的方式以维护自身的集权管理和商业利益,显然已经行不通了。贴吧有它自己的文化、层级制度,甚至产生过许多自己的语言,有些语言已经在社会上流通、流行,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中国的文化发展。百度的管理模式不改革还会遇到更大的问题。

我说“治贴吧如治国”有一半是玩笑一半是认真,一个国家可能会犯一些政策错误,我们也可以通过合理的方式和渠道进行批评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但若要因此认为这是一个坏的国家,稍有理性的人不会认同。同样,一家企业犯了大错,不去指出它错在哪里,为何而错,反倒力图证明这家企业和他的价值观出了问题,继而带上坏人的帽子让其永世不得翻身,这与特殊时期两派互相证明对方成分不纯道德败坏有何异?

我们什么时候开始容不下别人犯错了?或许一直都容不下吧。但退一万步讲,世界总有好人和坏人,你容得下或是容不下,坏人都在那里。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