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到过去的人人网,能否为自己拼凑出一个未来?
2018-08-07 12:40:41
  • 0
  • 3
  • 0
  • 0

人人网的气数早在三年前拿直播续命时就已经尽了。陈一舟的不甘最终屈从于现实,一代人的青春被埋葬在一片光怪陆离之下。

自此之后,匆匆数年,有关人人网的回忆文章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篇,在社交网络上传播开来,供人凭吊。“老用户们”自然是怀念曾经的人人网的,但如此这般更像是“为了忘却的纪念”。

过去终究是无法忘却的,只是陈一舟的“念旧”来得太晚。

下线站内信功能时,陈一舟没有想起听听老用户的意见,为了活命转型直播平台时,陈一舟没有想起听听老用户的意见。等到一代人的青春散场,回忆支离破碎时,在人人网的未来这件事上,陈一舟忽然想要听一听老用户的意见。

在那封致用户的公开信中,陈一舟给自己提了两个问题,一个是谁来做,一个是怎么做,这两个问题他自己都没有想好答案,而是寄望于用户为其拼凑出一个答案。

事实上仔细去读陈一舟的信,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坦诚到了令人惊讶的程度,但也因为足够坦诚在无意中传递出一些信息,归纳起来主要为两点:1、对人人网的未来,陈一舟缺乏足够的信心和责任感;2、在对人人网未来的规划上,陈一舟的思维仍然处于混乱状态。

先说第一点。在“谁来做”的问题上陈一舟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不管谁来做肯定不是他来做。所以人人网未来的生或死并不掌握在他的手上。如果很不幸人人网未来真的死了,“大家的青葱岁月没了”,这个责任不在陈一舟的头上——这是陈一舟传递出的信息。

今天的人人网,象征意味远远大于实际价值,对于曾经那一批老用户而言,人人网是一个封装起来的包裹,偶尔拆开来看,满满都是与青春有关的回忆。这在无形中给陈一舟制造了巨大的道德压力。人人网如果死了,这个责任陈一舟背不起。所以在公开信中,陈一舟试图撇清责任,甩掉道德的包袱。

显然,陈一舟已经做好了人人网未来死于他人之手的准备,对人人网的未来,他既缺乏足够的信心也不愿承担过多的责任。事已至此不如“死马当活马医”放手一搏。成,可体现其决策的明智;败,也不会背负太多骂名。

关于第二点,我为何说陈一舟在对人人网未来的规划上,思维仍处于混乱状态。细心地话不难发现陈一舟在公开信中频繁强调一点——人人网未来要“做自己”。但同时又十分矛盾的是,在“怎么做”这个问题上陈一舟提出了一个思路——微信、微博、QQ、陌陌、探探、脉脉等哪些地方做的不够好,人人网切进去。

陈一舟思维上的混乱在于,他还没有想清楚人人网的未来究竟是要“最好的自己”还是“更好的别人”。

当年人人网顶着压力上线直播功能时,有用户反对说:“直播平台有很多,但是人人网只有一个。”可谓一语中的。人人网曾经的成功恰恰在于平台的独一性,那个时候的人人网是真正的自己。尽管当时不乏开心网、朋友网这样的竞争对手,但对率先占据用户心智的人人网而言并未构成太大的压力。

无数案例构成的经验告诉我们,当一款产品已经获得广泛用户的认可时,比其做得更好并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竞争方式。微信的成功在于当时的市场中没有“微信”,而不是比类似产品做得更好。微博、陌陌的成功亦如是。

人人网要想活下来必须做自己,而不是盯着对手的薄弱之处寻找机会。陈一舟提出的这个思路,或许只是随便说说而已,但却给了可能提供意见的用户们一个错误的思考方向。

诚如陈一舟所言,人人网及其所有老用户们都已经无法回到过去了。但关于人人网的未来,陈一舟的思维模式仍然停留在过去,停留在三年前上线直播平台那一刻。他已经“不再适合做年青人的社交产品了”,就像曾经的年轻人今天也不再适合人人网一样。

在最近刷屏的那篇“悼念”文章的留言区,一名人人网的老用户提议“应该提供一个一键打包功能,将我们的青春一键打包下载。”老用户们在乎的是过去,新用户们在意的是现在,有多少人会关心人人网的未来?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