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东赵明联手发布“吓人的技术”,荣耀手机诞生逻辑新解
2018-06-07 22:16:52
  • 0
  • 0
  • 0
  • 0

华为“吓人的技术”在吊足了公众的胃口之后,终于在6月6日荣耀新品发布会上揭开了面纱,软硬件结合的图形加速处理技术GPU Turbo成了当天科技圈报道中的绝对主角。

几个月前,当华为的技术团队向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报告这项技术时,余承东称自己被“吓了一跳”。于是,他带着这项新技术来到荣耀的新品发布会,又吓了公众一跳。

华为的最新技术在荣耀新品上首发并不是第一次,只不过这次有余承东发声造势和亲自站台,不免让人重新审视荣耀和华为之间的关系,余代表整个华为消费者业务部为荣耀站台,显然是从内部给双品牌运行以最大的肯定。

余承东上一次出现在荣耀发布会是2015年荣耀7发布会上,当时赵明履新荣耀总裁不久,那次站台更多是给荣耀、给赵明打气,3年后的今天,余承东和赵明再度同台发布新品,则向外界传达了另外一种信号,荣耀和赵明用三年的磨砺,证明华为双品牌运作的成功。而余承东在现场也对这一品牌战略布局的前景给出最乐观预期:2018年,华为+荣耀双品牌的销量将突破2亿台,并且中国市场份额预计超过30%,在未来,预计这一数字将变成40%。

四年前,荣耀品牌成立,业界普遍认为是为了阻击小米,我对这一说法始终保持怀疑。当荣耀总裁赵明上台演示GPU Turbo这项创新技术时,当我们回溯荣耀四年多以来的创新历程时,会发现荣耀的诞生不是为了阻击谁。最初它只是华为技术创新下的自然产物,荣耀品牌因此与生俱来带着创新的标签,而技术创新也随着荣耀的成长,成为附着在荣耀品牌上的最耀眼的光晕。

4年8次技术创新,荣耀是华为的先遣队

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被誉为“创新理论”的奠基人,在熊彼特看来,“创新以发明为前提,先有发明而后有创新。发明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发现,而创新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应用。”在我看来,这句话用以阐释华为与荣耀之间的关系最贴切不过。

以本次在荣耀play上首发的GPU Turbo技术为例,这项突破性技术在华为内部涉及三个部门的协作:华为2012实验室、华为系统OS、麒麟芯片,“打通了EMUI操作系统以及GPU和CPU之间的处理瓶颈,实现了整个系统的图形处理效率的极大提升”。而这项技术之所以选择在荣耀全新系列的旗舰产品上首发,是因为荣耀的年轻用户较多,对GPU性能的体验也最大。这也是过去几年,很多华为最前沿技术率先在荣耀产品上发布的最重要原因,

依托于华为雄厚的研发体系,荣耀屡屡成为创新的先遣队。荣耀品牌成立四年多时间以来,华为在终端领域的新技术最初应用的产品大多选择了荣耀。2014年12月,荣耀6Plus率先采用双摄像头;2016年5月,荣耀V8率先应用华为VR技术;2016年12月,荣耀Magic凭借荣耀Magic Live系统成为行业第一款人工智能手机;2017年6月,荣耀9首创15层工艺3D曲面极光玻璃;2018年4月,荣耀10首创变色极光镀膜......

加上此次荣耀Play率先应用“吓人的技术”GPU Turbo,荣耀在过去四年多时间里已经首发过八次重要的技术创新。

荣耀的创新依托于华为的研发体系。据余承东当天在荣耀play发布现场的披露:截止目前,华为在全球有14个研发中心、36个联合创新中心。华为近十年研发投入不少于每年销售收入的10%,2017年华为将销售收入的14.9%投入研发,研发费用高达104亿欧元,超过苹果排在全球前六。

反过来看,华为的技术创新也需要荣耀这样一个品牌作为新技术落地应用的载体,一定程度上,荣耀品牌的诞生部分原因正源自于华为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荣耀成了华为创新技术的一片试验田。创新意味着冒险,这让荣耀品牌天然被贴上了属于勇敢者的冒险精神标签。华为和荣耀在品牌形象上的区隔并不是一种刻意而为之的结果,从根本上看是由荣耀品牌与生俱来的使命所决定的。

荣耀身上流动着华为的创新血液,但鲜明的品牌形象又让其保持了身份和价值上的独立。这种独立,或者说“区别度”,正是得益于上述创新技术对品牌价值的不断加持。

在全球科技领域,这方面的典型代表,包括早年的IBM,乔布斯仍掌舵时期的苹果,以及涉足越来越广阔领域的谷歌。大家一想到这些品牌,首先就会想到这些品牌代表的用数字化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的整合创新、用前瞻性技术改造世界……而回顾荣耀过去几年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荣耀与上述国际顶尖科技品牌的相似之处。

荣耀品牌建设秘辛:把创新与品牌牢牢绑定

尽管荣耀品牌的成立为华为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新的落地载体,但这似乎依然不足以解释这样一个问题:为何华为在四年前要推出一个全新的品牌,并在随后几年中将新技术几乎全部率先应用在这一新品牌的产品上,而不是从一开始就在华为品牌旗下产品上落地推广?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想一下这个问题:如果创新本身就足以为旧产品赢得新竞争力,那么品牌在这中间又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答案是如果创新不被品牌化,就容易在市场营销中陷入艰难被动且很容易被对手模仿。

举例来说,在科技领域,苹果因为推出过iPod、iPhone、iPad这些产品,长期以来被视为市场中的创新者。然而事实上,苹果并不是这些创新技术的先驱。索尼在苹果之前就拥有iPod的核心技术,欧洲企业早于苹果就持有iPhone的核心技术。苹果的成功之处在于,它不失时机地将这些技术品牌化并推向市场。

这也是为何具备雄厚研发实力和多项核心技术的华为,没有将新技术应用在固有品牌产品上,而是选择推出荣耀这样一个新品牌的原因所在。荣耀的诞生在本质上是华为将创新技术品牌化的结果,并且在荣耀成长过程中不断地为其贴上创新的标签,久而久之,创新本身成为了荣耀品牌形象的鲜明烙印。

正如这次华为推出的图形加速处理技术GPU Turbo,这项技术将手机的图形处理效率最高提升了60%,同时将SoC能耗最高降低了30%。用余承东的话来说,这将使得华为、荣耀的“入门机超越友商的中档机,中档机超越友商的旗舰机,而旗舰机甩友商一条街”。

这项技术如果不被贴上品牌标签,单纯作为一项创新技术就很难为消费者所接受和理解。

GPU Turbo是一项突破性的技术,但如果将其作为一种升级、优化性的技术应用在旧的产品上,显然这项技术将自降一级,从“突破性创新”,变成类似产品优化升级的“渐进性的创新”。

市场不会满足于旧产品的渐进性创新,只会为突破性的创新拍手称赞,这一情形在如今创新乏力的智能手机市场表现的愈发明显。因此,对于华为和荣耀而言,要么失去这项创新,要么将这一创新品牌化。显然,后者是最优选择。而荣耀的存在,正是让这一最优选择可以实现的前提。

为创新而生,连续四年获得消费者满意度第一

回溯荣耀的发展历程,每一次的技术创新都使其成为行业的先行者,并在众多其他品牌的跟进效仿中成为行业的标准。例如,荣耀6Plus率先采用双摄像头设计之后,“双摄”才开始成为智能手机行业的标配。首款人工智能手机荣耀Magic推出之后,AI技术才成为智能手机行业共同的发展方向。

华为、荣耀能够连续四年获得消费者满意度第一的成绩,显然与其持续不断地大胆创新密不可分。

在6月6日荣耀新品发布会上,余承东表示,在全球市场,华为+荣耀双品牌的市场份额已逐步逼近老对手苹果。

市场终归要用产品来说话。华为+荣耀双品牌在市场份额上的增长,本质上是在技术创新上的赶超。归根结底,华为和荣耀双品牌能够跑赢市场甩开对手,是技术创新的胜利。为创新而生,才能在市场中求生。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